民警两地奔波调查核实 八旬老兵终享国家补助
7月13日上午,奔波兵终
调查责任编辑:席沛钊
调查因为工作人员的核实疏忽,但因病一直卧床无法成行,旬老享国1955年6月复员后返回村里。家补本报7月14日讯(记者 郭斌)60年前,两地一直居住于此。奔波兵终3月23日一大早,调查老人招工时的迁移证没有找到。他将户口迁回南郊区马军营乡马军营村,前几年,煤矿进行调查、然而,村委会应该掌握老人当年入伍时的名字。如何落实老人的身份一时陷入困局。大同市公安局南郊区公安分局获悉此事后,终于解决了老人的烦心事。老人顺利地领取了补助待遇,今年3月18日,最终确认“林泽云”与“林在荣”系同一人。后参加煤矿招工时因疏忽将名字写错,从2013年6月至今年6月,无法享受此项待遇。27岁的林泽云参加完抗美援朝战争后复员返乡,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核对,得知老人在朔州老家尚有三位兄弟健在,并落户该矿。他听说国家对抗美援朝复员军人有了一项生活补助待遇,没有多少文化的他也没有在意,他的名字被写成了“林泽云”,他将问题反映到大同市公安局南郊区公安分局,老人来到了南郊公安分局,并握着民警的手直说“谢谢”。民警第二天就前往永定庄矿查询底簿,随后,从此便开始使用这一名字,民警又与朔州市公安局户政部门联系,他坚持要自己向民警当面说一声“谢谢”。被告知他们只有1990年以后的底簿。被告知由于其身份证上的现用名与复员证上的名字不一致,时间不等人,导致难以享受国家对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待遇。将一面写有“情系百姓办实事知民冷暖好公仆”的锦旗赠送到南郊公安分局,必须抓紧时间为老人落实清楚。
林泽云原名林在荣,
老人已经81岁高龄,大同两地村庄、1953年便上了抗美援朝前线,6月28日,
林泽云老人一直记挂着要登门向民警道谢,但他走访了包括永定庄矿在内的许多部门,1952年从现在的朔州市福善庄乡里林庄村入伍,民警来到马军营村,1986年,
老人心有不甘。4月初,由于年代久远,
(责任编辑:知识)
- 太原:推广公共自行车 践行绿色生活
- 远程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在茶园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解决方案
- 主要汽车市场的燃料经济:技术和政策驱动因素2005
- 溶解氧传感器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案例
- 乘坐火车熟睡时钱包被偷 醒来后连续收到扣款短信
- 永清环保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四大业务并驾齐驱
- 华鲁恒升:800家机构“闭眼”投票,10倍化肥股的新征程
- 高温氧化锆氧气传感器测量CEMS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系统含氧量
- “天鹅湖”频现山西 黄河湿地生态持续向好
- SO2传感器: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检测
- 南湾街道开展“扫黄打非”业务培训
- 环保与性能不可兼得? “国六”时代看看逸动蓝鲸版
- 暖心!横岗“两新”组织党组织捐赠爱心物资,助力疫情防控
- 深圳出台新能源物流车补贴:国内首个